大宗商品价格:美国天然气、玉米期货均突破8美元

内盘期货2022-04-23 17:52:42

在供应不足和市场需求强劲的推动下,大宗商品价格掀起了新一轮上涨浪潮。4月18日,美国天然气和玉米期货双双突破8美元大关,创下多年来新高。此外,黄金、原油和工业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也普遍上涨。19日,美国天然气期货小幅下跌,而玉米期货继续小幅上涨。

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在接受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最近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主要是由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。俄罗斯各种商品的出口受阻,其他国家难以填补这一缺口。乌克兰的紧张局势预计将持续一段时间,即使冲突在未来停止,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短期内也不会取消,预计大宗商品价格将面临持续的中期压力。

商品价格飞涨

在这波国际大宗商品上涨浪潮中,美国天然气和玉米期货尤其引人注目。

在上周大涨16%之后,美国天然气期货在18日的盘中交易中上涨逾10%,自2008年以来首次突破800万美元的英国热液价格。美国天然气价格自年初以来上涨了100%以上,持续大幅上涨。这是由于全球供应紧张和需求旺盛导致的供需不平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当美国公司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时,必然会导致美国国内天然气价格的上涨。美国正在出口大量天然气,以帮助欧洲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。

在美国天然气价格飙升的背后,闲置库存已降至往年同期的正常水平以下。美国能源情报署(EIA)数据显示,截至4月8日当周,天然气库存仅增加150亿立方英尺,不到过去五年同期平均增幅的一半。目前的库存仍比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低18%。

更糟糕的是,根据NOAA的预测,从4月25日到5月1日,美国北部部分地区将经历低于正常温度,这可能会增加对取暖和发电厂燃料的需求。需求,导致往年这个时候用于补充库存的天然气的额外消耗。

除了天然气,玉米期货价格也刷新了多年新高。由于乌克兰局势威胁全球供应,市场对美国谷物的需求增加,芝加哥市场玉米期货自2012年以来首次突破每蒲式耳8美元,逼近纪录高点8.49美元。

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·古特雷斯上周表示,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和大麦产量合计占全球产量30%,两国的玉米产量合计占比达五分之一,葵花籽油产量更是占比过半。

粮食供应趋紧提振了全球对美国谷物的需求,但化肥价格大幅上涨也令美国玉米种植前景受到影响,美国农民选择多种大豆而少种玉米。

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TonySycamore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地缘局势依然扑朔迷离,冲突结束遥遥无期。如果未来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,避险需求可能卷土重来,大宗商品价格或再度上行。

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,Sycamore表示,乌克兰局势也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,加上全球多地疫情形势再度严峻,大宗商品的需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拖累。

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策略师TraceyAllen则表示,世界各地的能源、农产品和金属库存都处于极低水平,预计到2023年价格仍将居高不下,没什么“灵丹妙药”。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一旦未来俄罗斯和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,西方和俄罗斯握手言和,大宗商品的涨势可能会告一段落。

美欧通胀风险加剧

在乌克兰紧张局势等因素推动下,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这也加剧了美欧通胀继续爆表的风险。

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,美国3月PPI同比增长11.2%,创下历史新高,远高于前值10%。此外,美国3月CPI同比飙升8.5%,较前值7.9%进一步升温,创下1981年12月以来新高,其中能源价格上涨了32%,为通胀飙升的主要动力,食品价格上涨了8.8%。

欧洲方面,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欧元区3月CPI同比飙升7.5%,高于2月份的5.9%,同时也远远超过经济学家预期的6.6%。

邵宇对记者表示,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会让PPI高涨,进而传导到CPI,加剧通胀问题。此外,不单单是传统能源,新能源也会存在绿色通胀问题,总体而言,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中期问题。

从市场表现来看,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,今年表现最好的21只股票有20家是涉及能源、化肥或其他大宗商品生产的公司,再加上日杂零售企业克罗格(Kroger)。

总体而言,高企的大宗商品价格正让美联储等央行收紧政策的压力越来越大,普遍变得愈发鹰派。

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18日表示,美联储需要迅速采取行动,通过多次50个基点的加息让利率在今年底之前达到3.5%左右,并且不排除未来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的选项。

近几个月来,欧洲央行也一直在逐渐转鹰,不过鹰派程度不及美联储。欧洲央行计划三季度结束资产购买计划(APP),并在“一段时间”后加息,今年年底或明年有望退出“负利率时代”。

在邵宇看来,美联储等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更多是抑制需求,其实对于供给端的作用很有限。对于美欧央行而言,未来可能需要更快、更强有力的紧缩政策才能够抑制通胀。